当前位置:原创文学网>历史军事>逆天明末三十年>第161章 双排空心阵下

第161章 双排空心阵下 (1 / 2)

所谓双排空心阵就是将一个连队一百二十名士兵分成两排,正好刘毅可以以总旗为单位进行分组,然后这两排士兵变阵,形成一个空心方阵,每一面三十人,前后各十五人,接着百户连长站在中间的空地中指挥战斗,当然拿破仑时代一个连队里面还有一个鼓手和一个旗手,他们和军官一起被士兵们保护在中间指挥战斗。

所有的士兵紧紧靠在一起,第一排士兵蹲下,将步枪拄地,就跟威廉华莱士用的苏格兰长枪阵一般,将刺刀对准外围,就等于形成了一个密集的刺刀林,骑兵要是冲过来肯定会被刺穿,同样第二排依然是上刺刀,但是全部站立,刺刀直指前方,同时兼顾射击的功能。

这种阵法比起法、普的三排士兵都站立的空心方阵和俄、奥依然采用的实心方阵都是不小的进步,因为既充分发挥了火器火力,又使得对方骑兵人、马有可能同时撞上两排刺刀,视野更加开阔,而且由于两排士兵形成了双层障碍,更加难以被冲散。在滑铁卢战役这种战法可谓一战成名,因为英国人用他打退了无数法军正规骑兵(包括胸甲骑兵集群)的若干次反复冲锋,重现了克雷西战役的辉煌,让可以说是世界第一的拿破仑骑兵望而却步,从而确立了密集阵时代终极步兵阵法的地位。

其实早在十字军时期英国十字军其实就用过类似的合成空心阵。阿尔苏夫战役狮心王就用了长矛兵和弩手配合形成的空心方阵,从而成功抵御了骑兵数量占优的***军队的冲击,并且通过将骑兵围在中间的做法保存了他们的实力,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出击反击,结果一举得手。

当然空心方阵不容易被冲破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步兵能力的提升和骑兵能力的下降。十六世纪开始骑兵就连几行纵深的步兵阵型都冲不过去了,十七世纪,布莱登菲尔德战役,帕本海默的帝国重骑兵团穿着板甲撞摆古斯塔夫方阵的瑞典班纳尔元帅的左翼,连撞七次撞得自己都崩溃了瑞典人还屹立不倒,那方阵纵深可连十排都没有。

喜欢摆空心方阵的拿战时期,骑兵冲锋都是用来攻击散兵线那种不成阵列的步兵阵地的,撞方阵基本都是头破血流。说白了,只要步兵足够有纪律性,步兵结阵就能在平原上对抗骑兵,外加火枪对重步兵打击范围的延伸,这就是十六世纪开始所谓步骑平等的根源,不仅仅是火器技术进步,也和部队职业化息息相关。另外,在拿战之后克劳塞威茨的总结之中也指出,骑兵靠冲击去攻击训练有素,摆好阵势的步兵团,那都是自杀。

包括在东方,满清入主中原,重型骑马步兵也是满清的主力,冲击骑兵已经没那么吃香了。当然了,最后给骑兵敲响丧钟的还是米涅步枪和击发枪弹。克里米亚战争中巴拉克拉瓦战役,英军九十三高地团连方阵都没摆,两排散兵线直接把俄军冲击阵地的和防守方步兵相当的骑兵部队射退了,要知道英军这时候用的还是前装枪,连后装单打一都不是。

刘毅既然想到了空心方阵,那么他就对战争形态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明军之所以不能和八旗骑兵抗衡,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身的问题,只要明军训练得当,士气高昂,阵型严密,火器的质量过关,就算是步兵也绝对能抗住骑兵的冲锋,即便一个阵型扛不住那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别的不说,八旗兵才多少人,满打满算加上蒙古八旗不过十万人,而明军全国的军队何止百万,就是拿人堆也不会输,关键还是输给了自己,一支军队一旦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一旦失去了理想,变成了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那它就不可能成为一支强军,自然也就不可能所向披靡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