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原创文学网>历史军事>当上部落首领后发现是在明朝>第442章:黥人的天理,大明的天理

第442章:黥人的天理,大明的天理 (1 / 4)

另一个时空,有一场非常着名的笔谈,被看作是王阳明思想升华的体现。

据载,谕泰和杨茂是王阳明的两个聋哑人弟子,王阳明和聋哑书生杨茂曾经有一次笔谈。

杨茂当时是泰和县的一位聋哑书生,虽然又聋又哑,但他好学上进,当他得知大名鼎鼎的学界泰斗阳明先生巡抚泰和县时,便主动登门求见。

阳明见他是个聋哑人,便写字和他进行交流。

王阳明认为:“你嘴里虽然不能说出是非,但却省了多少闲是闲非;你耳朵虽然不能听到是非,但也省了许多闲是闲非。凡是嘴里说是说非,便生出许多是非;耳朵听是听非,便增添许多烦恼。”

一开始写道:“你嘴巴说不出是非,耳朵听不到是非,但你的心还知道是非吗?”

杨茂见字,赶紧写字回答:“知道是非。”

阳明见了,接着写道:“这样的话,虽然你的嘴巴不如别人,你的耳朵不如别人,但你的心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差别啊!”

杨茂点头表示同意,并拱手作揖表示感谢。

阳明见状,又往下写道:“凡是人,都是一颗心在起作用。这颗心若能存天理,是一颗圣贤的心,即便嘴巴说不出话,耳朵听不到声,也是一个不能说不能听的圣贤。如果这颗心不能存天理,是一颗禽兽的心,那么就算嘴巴能说会道,耳朵灵敏好使,也只是一个花言巧语、耳朵好使的禽兽罢了。”

杨茂看了之后,非常激动,用手敲打着自己的胸脯,又用手指着天,表示自己这颗心是一颗存天理的良心。

这是王阳明思想上的闪光点,即只要心存天理,那么就是圣贤。即便未曾懂得圣贤的教诲、未曾读过圣贤书,只要心存天理,那么就堪比尧舜。

倘若不存天理,那么遍读圣贤书、满口仁义道德,也不过是一个禽兽。

这在阳明心学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本主义思想的萌芽。

明末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思想家,不得不说也是阳明心学熏陶几十年的结果。

而这个时空的王大爷,多了黥人这个参照,显然萌芽生根的更快。

……

两天后,身体已经无恙的王阳明启程回家。

途径慈溪的时候,他特意去明溪镇一探究竟,发觉此地果真立着一块碑。

上边刻有一首黥人诗词,他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一种睥睨天下的气概。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同样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通过走访询问,了解黥人在此地的事迹,看到老百姓立的生祠时,不禁颇为感慨。

一伙黥人,由于在大明境内做了救苦救难的好事,同样受到了老百姓的感激与拥戴。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